Hi,帮你解读开学了,“抽动”小儿增多内容信息。
外籍童模 儿童模特 凯迪童模 外籍儿童模特资料

开学了,“抽动”小儿增多

“开学才一周多,我怎么发现孩子就多了些奇怪的毛病,老是不停地挤鼻子、晃脑袋?”市民李女士向朋友们随口提出了自己的烦恼,没想到却得到强烈的呼应:“哎呀,我的孩子也出现过这种问题呢。”“这应该是抽动症,我们同事的小孩也因此去医院看病了,这种病现在在孩子当中可不少见呢。”

青岛市妇儿医院心理科主任匡桂芳告诉记者,开学后,就诊的抽动症患儿确实明显增多,“假期里过度看电视、玩电子产品,生活不规律,这些原本就是抽动症的诱发因素之一,开学后又没有及时调整过来,面对增加的学习压力容易紧张、疲劳,因此出现抽动症发作或加重的情况。”

抽动小儿不是“皮孩子”

抽动症是近年来才慢慢被人们认识的一种疾病。由于患儿通常表现出频繁地眨眼、挤眉、挤鼻子、吐舌、摇头、耸肩、甩胳膊、鼓肚子、嗓子里发出异常的声音等单一或复合的肌群收缩,在不明就里的大人或老师看来,容易误解为孩子染上了不良的小动作而大声呵斥,结果导致患儿愈发紧张而加重病情。还有的家长觉得只不过是小孩子太顽皮了,长大了就好了,结果拖延了病情,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。

据匡桂芳介绍,抽动症的发病率大约为3%-4%,起病年龄多见于幼儿园阶段和低年级儿童,男孩的发病率要高于女孩。如果较早发现且症状单一、轻微的话,按医嘱服用一些肌苷片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药物就很容易控制住。但这种疾病一般不会自愈,如果持续一年以上,出现多发性抽动且症状较为严重的话,就需要通过精神科药物来控制。

当心“老观念”延误孩子

日前,8岁的男孩童童到市妇儿医院心理科就诊,匡桂芳见到他不由得在心里悄悄叹了口气:童童非常频繁地眨眼、挤鼻、摇头、发声,已经严重到无法正常上学了。“其实,这个孩子是我的一个 ‘老病号’了,原来控制得挺好的,但今年春节期间,家里人觉得过年就该让孩子痛痛快快地玩,放纵他看电视、上网,还因为‘过年不能吃药’的传统观念把孩子的药给停了,结果导致病情加重。”

这种心理科的疾病,很容易被一些“老观念”误导。两年前,记者在采访匡桂芳时发现,当时还有不少家长不愿面对“孩子有心理疾病”的诊断,直到孩子病情严重时才就医,或者治疗一个疗程发现效果不错,就不愿再往心理科跑,导致孩子疾病复发。“近两年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好转,人们开始学会面对和正视患抽动症的孩子了。”匡桂芳说。

家庭心理引导很关键


国内有关权威资料显示,抽动症的发病诱因很多,遗传因素、产期损伤都是先天因素,包括剖腹产增多也是抽动症患儿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;而后天因素则包括不和谐的家庭环境、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学习要求过高等社会心理因素,药源因素,条件性逃避反应如眼中有异物而眨眼后形成的习惯等因素,严重感冒也有可能导致抽动症的发作。

治疗过程中,家庭里正确的心理引导也十分关键。专家提醒,父母不要对抽动患儿过于担忧,也不要对患儿的症状进行提醒、指责和过度关注以造成“强化”作用,应合理安排患儿生活、学习和活动,和老师进行必要的联系沟通,对患儿的抽动“不予理睬”,可使症状逐渐消退。

 
相关

www.kidmodel.cn 凯迪儿童模特经纪